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出雲小課堂2019-01-03 13:17:27

家鄉有兩個國公,一個宰相,一個國安局長,和南宋時期若干文人,都是左右中國政壇和文化傳承的唯一。

彭祖,朱熹,柳永,李清照,辛棄疾,李剛,戴笠,海瑞,這幾個最有名,

開創道家文明先河,彭祖,

中國文化傳承提升除了孔子就是朱熹。就連現在的全民教育 弟子規 都出至朱熹

懲制貪官除了包青天就是海瑞

拯救南宋開國安危除了岳飛就是李剛

開創中華詞曲的文人,幾乎來自家鄉

名人貴不在多,在精,能影響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寥寥可數。

可謂是 武可安邦治國平天下,文可歌頌詩文達上天,影響中華幾千年,普天之下捨我其誰,美哉美哉!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梧桐細雨書畫院2018-12-31 21:38:52

我的家鄉是堯舜故里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濼水居2019-01-08 22:25:55

我的家鄉是山東濟南,濟南的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市內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

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

,今天就說說齊長城,齊長城遺址主要在山東中東部,在春秋時期開始建造,距今已2000多年。齊長城西起黃河,東到黃海之濱;東西共計千餘里,可以說齊長城把整個山東南北分為兩半。現在的學者經實地測量齊長城全長618。893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齊長城歷經平陰、長清、沂源、臨朐、沂水、安丘、莒縣、肥城、五蓮、諸城、膠南、黃島。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圖片來源網路)

現存齊長城,主要有長清段、泰安段、萊蕪段、五蓮段等遺址,其中儲存最好的萊蕪段57。832公里。

在濟南境內的就是長青段,以及萊蕪段(還有十多天萊蕪就劃入濟南了,所以就先提前把萊蕪拉進來了)。

齊長城的修建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

它的修建,吸取了當時城池防禦的特點,具有重要的戰爭、建築、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價值,我認為很值得研究和探索。從大歷史的環境看,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王室逐漸衰落,而晉、齊、魯等國則日漸富強,特別是位於山東東部的齊國正嶄露頭腳,漸漸崛起。逐漸佔據了霸主地位的齊國雖發展迅速,但是,強大的晉國卻一直是當時齊國的心頭大患,而且當時其他各國也是和今日中東一樣,利益紛爭、打打殺殺,對齊國也是一種威脅,因此確實需要設防,因為臥榻之側的原因,不能允許晉國酣睡。正是出於這種目的,齊桓公開始在此修築城牆。隨後,齊靈公、齊威王又不斷將長城沿泰沂山脈向東繼續修建,至齊宣王時已修至東海。此時,魯弱楚強,擴修齊長城重點開始變成防備楚國,明、清、民國等時代的地區實際掌權者又對萊蕪境內的齊長城進行過維修,所以雖歷經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但我們還是在國道附近、群山之中找到這些齊長城的遺蹟,而且是全程中儲存最為完整的一段。齊長城是有故事的,齊長城附近

有座杓山(濟南萊蕪區境內),因山頂形似倒扣著的勺子而得名,杓山山峰處原有山寨,當地人叫杓山寨。具體在濟南市萊蕪區苗山鎮西杓山村頭,立著長勺之戰遺址碑,杓山下這片開闊地帶正是歷史上著名的

長勺之戰

發生地,成語“一鼓作氣”就死來源於長勺之戰。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圖片來源網路)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邢尊剛2018-12-31 15:31:27

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名山,母親河一一養育我們的黃河穿流而過,還有著古樸淳厚的鄉親,也蘊含著深厚的人文歷史。兵聖孫武出自我們的老家一一一山東惠民,惠民曾古稱武聖府。現在釀造的兵聖酒,武定府醬菜也很有名,去惠民可要嘗一下呀很不錯的。現在修建的孫子兵法城非常古樸大氣巍巍壯觀也值得遊覽一下。近代的魏氏莊園是全國三大莊園之一,是原魏集鎮民國時期大地主遺留下來碉堡式莊園,也是大家非常值得期待觀光的。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使用者846697910552018-12-31 18:00:15

我的家鄉沒有古蹟卻很有名 大邱莊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單兵82018-12-31 20:33:23

我的家鄉太多,數不勝數,大雁塔,小雁塔。估計用算盤播進所有珠子也數不過來,還是低調好點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陳蘇文BOBO2018-12-31 21:49:30

尋找過往的記憶一一潤溪古街

兒時,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媽媽帶我去潤溪趕集,能買到很多好吃的東西,在那時,也是唯一能讓我長見識的地方, 昔日的潤溪街商貿繁榮,來這裡販賣小商品及轉運糧米,購銷肉禽魚產品和漁具的人越來越多。自然成為潤溪湖一帶日用品、農副產品和漁業產品的重要集散地,更是三府(撫州、南昌、上饒)、三縣(東鄉、進賢、餘干)有名的碼頭。

潤溪的街道以兩座古老的石拱橋為界線。西街在四拱長石橋以西,歸南昌府進賢縣管轄,稱進賢街;東街在兩拱石橋以東,歸上饒府餘干縣管轄,叫餘干街;中街在四拱橋與兩拱橋之間,歸撫州府東鄉縣管轄,叫東鄉街。正所謂一村屬三縣,一縣一條街,名稱各相同,都以橋為界。由歷史記載來看,東鄉街最長,範圍也最寬,地處中心自然也最熱鬧,最繁華。尤其是明朝末期和清朝末期最為興旺,前往交易的客商非常多。到了晚清時期,東、西街,即餘干、進賢街日漸冷落。這一時期,東鄉街的店家牽頭集資,建造了“祖居橋”,接著又建造了通往東鄉縣城大路的“施家橋”,東達餘干縣城大路的“董家橋”。從此通往潤溪街的水路、陸路相繼連線,可謂四通八達。三府三縣外加景德鎮的客商來往潤溪都十分便利。近年來,有不少天鵝和大雁等珍禽鳥類在潤溪河過冬,引來不少人到此觀賞。從九龍鎮到潤溪街有水泥鄉間公路通達,大約6公里。

不過,現今的潤溪街已成為一片廢墟,能看到的只有斷垣殘壁以及淹沒在灌木叢中的破船爛網。站在廢墟旁朝東南方向眺望,有一座長滿茂密灌木的小山,山這邊有幾棟搖搖欲墜的民房。這裡便是棲賢山。這座山也劃歸進賢縣管轄。800多年前,戴叔倫一家就居住在這裡。從戴叔倫潤溪十景詩中可知,“只見煙浩波淼湖島汀岸,鶴鷺成群猶入仙境”感概萬千寫下了巜越溪村居)的詩句,山中曾建有寺廟,且香火旺盛。如今,寺廟早已蕩然無存,與戴叔倫有關的歷史遺蹟也無法找尋。由於洪水氾濫等原因,在一次移民建鎮的浪潮中,所有的商戶都已搬走,後來到潤溪的人寥寥無幾,逐漸淡忘在幾代人的記憶中。不過,作為傳統漁村和水陸碼頭,時至今日,仍有人在這一帶捕魚。清晨,漁民划著漁船在朝霞中進湖;傍晚,小漁舟在小碼頭靠岸。

夕陽下,附近的棲賢山依舊是那麼鬱鬱蔥蔥,兩座古橋寂靜地橫臥在潤溪河上。昔日繁華的潤溪街已變得冷冷清清,雜木縱生,唯有從湖上吹來微風的聲響,似乎還在訴說著過往!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MrHz2019-11-27 17:45:58

有些人總說商丘沒有商朝以前的遺址,根本不是商朝興起之地。然而

商丘的商朝以前的遺址星羅棋佈,並不是古文化的不毛之地。

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下七垣文化、早商文化等,在商丘境內均有發現。從分佈圖中可以看出,商丘的遺址主要分佈在南部區域,這是因為離黃河故道稍遠的緣故,而且商丘遺址的名字大多帶崗或堌堆,說明這些被發現的遺址原來是高地,才倖免於被黃河氾濫淹沒,而商丘別的地方就沒這麼幸運了,商丘的歷史就這麼被淹沒在幾十米的黃土之下。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梁園區

靈臺寺遺址:

靈臺寺遺址位於商丘市梁園區周集鄉苑莊村西。為近圓形土堆,南北約32米,東西約31米,高約2米,由夯土築成。經調查,此遺址上部為戰國至漢墓群,下部為龍山晚期文化遺址。

睢陽區

半塔遺址:

半塔遺址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宋集鎮半塔村北50米處,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20米,略高於地面,上面灰土層內含有各時期的雜亂陶片,為擾土層,半米以下為商、周文化層,有大量的先商文化遺蹟。再下為原始社會末期文化層,採集有繩紋、籃紋和方格紋陶片,素面、磨光黑陶片,並有彩陶片。另發現有陶窯遺蹟、獸骨化石和鹿角化石。該遺址屬河南龍山文化遺址,並有早於河南龍山文化的遺存,年代距今約為4500年~5500年。

塢牆遺址:

塢牆遺址位於商丘縣東南約30公里,在塢牆集的中部,地為塢牆公社東街大隊。遺址原為一凸起的臺地,由於歷年取土,四周已積水成塘。從水塘四周暴露出的灰土和鏟探情況判斷,遺址範圍南北約70、東西約100米左右。1976年冬,調查了此遺址,採集到河南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早期、殷商及東周不同時期的陶器殘片。為了進一步瞭解商丘地區原始社會末期及夏、商時期文化面貌和發展關係,1977年春,對此遺址進行了試掘。發掘工作自5月5日開始,17日結束。開探溝、探方4個,揭露面積105平方米。

降隆堌堆遺址:

降隆堌堆又名降龍堌堆,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8公里處今睢陽區婁店鄉江莊村周莊自然村西,現在臺高2米多,佔地總面積6800平方米,是一處原始社會晚期的古代人類的堌堆居住遺址。上世紀8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在這裡發掘出龍山文化等文物遺蹟及殷商、春秋戰國和漢代等時期的器物。相傳曾是堯的封地。

潘廟遺址:

潘廟遺址位於商丘市高辛鎮潘廟村,該遺址文化遺存有龍山、嶽石、東周、漢四類文化,其中以嶽石文化最具典型。

虞城

魏堌堆遺址:

位於虞城縣城西南魏堌堆,被確認為是龍山、商、西周文化遺址,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從魏堌堆遺址的發掘文物來看,谷熟在夏末商初應該有很發達的文明,可能是都城所在地。

營廓遺址:

營廓遺址位於營廓鎮營廓集。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延續到商、周、戰國、漢,直至明清。1978年,文物部門對該遺址進行初步調查鑽探,發現有龍山、商周、漢唐、宋元等各個時期的文化堆積,說明自五六千年前這裡一直就有人類聚居。在遺址北部東水塘坡斷層中,採集到兩片彩陶片,為紅衣黑彩條帶紋飾,反映了大汶口文化的風格與特點。

王集遺址:

位於河南省虞城縣西北10公里,王集鄉王集西街,面積約4000平方米,該遺址,原是個大黑土層堆積,上建有寺院,故叫堌寺,後寺廓,叫黑堌集,現叫古王集,亦簡稱王集。1983年3月,王集西街社員沈發建和沈祥儒在院打小井時,發現了西漢石棺墓,在出土中,又發現了西周陶片、商代早期鼎腿和龍山方格紋、蘭紋、繩紋陶片及灰土骨器等

東大寺遺址:

東大寺遺址位於虞城縣南25公里杜集東南角。該寺原叫西古寺,後因白海古道變遷寺西,改叫東古寺,現叫東大寺。197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1978年縣文物普查隊,對此處進行初步考查,在寺基外,發現上下疊壓四層漢代磚、石基。並在臺基中發現有:蚌器、骨器、鹿角及商代陶片(商代晚期殘鬲、燒灰沌淨、沒被土汙)。在石棺下,又探出:方格紋、蘭紋、繩紋、磨光及附加堆紋等龍山文化陶片。

堌堆坡遺址:

堌堆坡遺址位於虞城縣西北17公里王集鄉堌堆坡村西側,面積為3000平方米,據1978年和1984年兩次文物普查,都發現此處有漢代陶片,在倉頡墓周圍,探出方格紋、蘭紋、繩紋,附加堆紋、磨光等陶片及灰土、蚌殼等。以上實物揭示,此處是龍山文化遺址。

馬莊遺址:

馬莊遺址位於虞城縣沙集鄉馬莊,發現了殷商殷墟型別文化。

寧陵

葛城遺址:

葛城遺址位於寧陵縣石橋鄉西北十五里葛伯屯村西北50米處,面積為20000平方米。夏朝時葛天氏後裔葛伯被封為國君,名葛伯國,建都於此。

童餉堌堆遺址:

被殺童子之墓在城關鎮東南1公里,當地俗稱“童餉堌堆。”清宣統三年(1911 年)《續修寧陵縣誌》卷二載:“童餉堌堆在縣南二里,又名童相。磚包,高丈餘,寬四丈餘,今上祀大士。”童子墓高出地面0。5米。類似的史蹟在其他地區均未發現。因而葛伯屯與童餉堌堆為葛在寧陵提供了重要證據。

丁堌堆遺址:

丁堌堆遺址位於程樓鄉丁堌堆村,面積2000平方米。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洛陽考古所支洪遠曾率領地、縣文物考察隊在此進行勘探、考察。經鑽探,文化層厚約3。7米,分三層:第一層,深一米許,有灰土層,含有籃紋灰色陶片;第二層,深2米許,有黑土層,含有黑色和灰色繩紋陶片;第三層,深3米許,含有方格紋、籃紋灰色陶片,且有炭灰遺蹟。

柘城

李莊遺址:

李莊遺址又叫“山臺寺遺址”,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申橋鄉李莊村,因其基址上過去有座山臺寺而得名。

李莊遺址以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存為主,同時又含有較多的嶽石文化遺存。龍山文化距今為4200年~4500年,此時農業生產已佔相當比重,耜耕和以石器磨製、輪製陶器為代表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已有較高水平,家畜飼養有了顯著發展,陶器種類眾多,形態多樣,造型美觀,飾紋纖細。

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4米餘。出土文物有陶鬲、罐、紡輪、網墜和蚌器、骨匕、骨鏃等。陶器飾有方格紋、粗繩紋、附加堆紋。

遺址中有一個埋有9頭整牛和一個鹿頭的“九牛祭坑”,使山臺寺的龍山文化與殷商文明搭上了密切關係。李莊遺址裡的一個祭坑裡有9頭牛,表明祭祀的重要性和祭祀者的地位非同一般。這個發現在龍山文化遺址裡是沒有前例的。

孟莊遺址:

柘城縣孟莊遺址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孟莊村北。柘(城)太(康)公路透過將遺址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屬商代早期遺址,面積達25萬平方米。 1992年7月~1995年進行了發掘。

發現有仰韶文化遺存、龍山城址、二里頭城址、商代晚期城址等。其中,龍山、二里頭及商代時期三疊層是中原地區的首次發現。遺存有房基、陶窖、墓葬。出土了大量各時期的遺物。並發現了陶文和商代草鞋遺蹟及一具少女骨架。

孟莊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夏商更替等主要歷史事件提供了重要資料;為建立該地區的考古學編年序列提供了條件;也為研究各個時期的建築藝術、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老君堂遺址:

老君堂遺址位於遠襄鎮老君堂村,是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文化遺存。遺址中部為夯土臺,南北長120米,東西寬100米。遺址文化層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漢代墓群,發現大量的空心磚墓、畫像石墓,墓內文物較為豐富。下層為新石器文化聚落遺存,曾出土一些繩紋陶罐等器物碎片,並發現有我國最早的貨幣——貝幣,在錢幣學領域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史堌堆遺址:

史堌堆遺址位於老王集鄉史堌堆村,是一處商代文化遺存。遺址南北長120米,東西寬110米,文化層厚7米。遺址東端有一大坑,層面顯現清楚,文化層中出土大量的商代器物碎片。如繩紋、方格紋,附加堆紋等陶片。這些陶片對研究商代文化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曾引起中外考古學者的高度重視。

高莊遺址:

高莊遺址位於陳青集鎮高莊村,是豫東新石器文化遺存中較為典型的遺址。該遺址略高於周圍地表,南北長750米,東西寬150米,下為不同時期的墓葬。有兩漢墓葬、戰國墓穴、新石器文化層等。在地表層中,隨處可以揀取到新石器時代陶器碎片和漢代的墓磚、陶器殘片。該遺址經考古部門多次勘查、試掘,發現有商周時期陶片、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等。

北王莊遺址:

北王莊遺址位於伯崗鄉北王莊村,是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漢代墓群疊壓在一起的一處文化遺存。遺址南北長150米、東西寬80米。上有一高7米、直徑25米的夯土臺,臺內為漢代墓群,發現有漢代的小薄磚墓、空心磚墓。出土有大量的方格紋陶片、粗繩紋陶片和鼎足、鬲足等重要文物。在夯土臺斷面和地表文化層內,能隨手揀到許多文物碎片。

郭村崗遺址:

郭村崗遺址位於牛城鄉郭村崗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遺存。遺址南北長500米,東西寬200米,文化層厚2。5米,上層為漢代墓群,下層為新石器時代遺存,上層在地表即暴露出漢代的小薄磚墓、空心磚墓。墓內出土有陶豬圈、陶灶、薰爐、彩繪陶器等文物。村外還出土有鐵器、銅器、五株錢等。

青堌堆寺遺址:

青崮堆寺遺址位於遠襄鎮李安樓村,是柘城境內較大的商代遺址之一。該遺址現為略高於周圍地表的平坦耕地,面積22000平方米,文化層深約4-6米,文化內涵豐富,耕土層暴露有商代晚期文化遺蹟。出土有鬲、鼎、罐等器物和大量的方格紋、繩紋、附加堆紋等紋飾的陶片。

唐莊遺址:

唐莊遺址位於伯崗鄉唐莊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文化遺存,面積3000平方米,文化層厚4—6米。在遺址發現有漢代的磚室墓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蹟。漢代的灰陶罐、陶壺等陪葬品及新石器時代的方格紋、繩紋、附加堆紋等紋飾陶片,在遺址表面隨處可見。

睢縣

周龍崗遺址:

位於睢縣蓼堤鄉周龍村北面,地勢較高,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文物層度約2米。1978年試掘,上發現灰坑6個、殘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層為龍山文化層,發現灰坑6個、殘陶窘1個和一些文化遺物。並採集到一些殷商時代的文化遺物和兩片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片。

犁崗遺址:

該文化遺址原為高3米的土阜,東西長120米,南北寬80米,位於平崗鎮崗下坡村和犁崗村之間,一部分壓在犁崗村下。村民在此處取土時發現漢代磚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壺、陶罐、陶倉、陶鼎、陶鍅、銅鏡、五銖錢等。遺址存留的文化層大部分為殷商文化層,有灰坑數處,隨處可採集到瓦、鬲、罐等器物碎片,並發現鹿角銅錛一枚。遺址內涵豐富,對研究豫東地區殷商文化有一定價值。

喬寨遺址:

該遺址位於周堂鎮西喬寨村南,西北距縣城6公里,原為一高出周圍地面數米的古代夯築土臺,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50米,其土質與四周黃壤不同,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廟宇,名“雙塚寺”從保留的斷面看,地表以上土層含有東周至漢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為龍山文化層。地表上可採集到具有龍山文化特徵的方格紋、藍紋和繩紋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顯示該遺址延續時間跨度之大。

民權

牛牧崗遺址:

牛牧崗遺址位於民權縣城西20公里牛牧崗村北。該遺址東西長100米,南北寬70米,原遺址建有“雲古寺”。1938年被日本侵略軍拆掉。現地面下0。8米有該寺的磚牆基,表面有碎磚瓦片、瓷片和古代陶片。西部有3個和尚冢,北坡上挖了一個長方形深坑,挖亂了文化層,發現有仰韶文化的黑白色彩陶片,還出土有龍山文化的繩紋、方格紋、籃紋陶片。在斷崖東邊暴露出一個殘灰坑,呈梯形,上窄下寬,出土有素面磨光陶片,細繩紋陶片,紅色夾砂陶片和一些殘蚌器。斷崖北有的土質較黑、發現有一件可復原的圈足盤和商代銅鏃、小孩頭蓋骨、燒上塊、木炭屑等。

吳崗遺址:

吳崗遺址位於民權縣白雲寺鎮吳崗村南,高出地面1米多,長寬各500米。文化層堆積達4米以上。在此採集到的商文化陶器有鬲、深腹罐、大口瓶等。商文化層下為龍山文化層,發現有石器、骨器、蚌器、陶器等。遺址現狀有灰坑、窯址、房基面、甕棺墓葬。1974年當地群眾在遺址西北角1米處發現一口鐵鍋,斂口大腹,沿腹處有6個棚翅,為宋代遺物。鍋下扣有一帶流長把銅勺,重2。6公斤。另有一雙系白瓷扁壺,兩面腹部繪有花草及花紋。

李崗遺址:

李崗遺址位於民權縣白雲寺鎮李崗村,李崗遺址疊加了自龍山文化時期起始,包含嶽石文化、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晚商文化在內的數個文化層。因遺址蜿蜒逶迤,形狀若龍,當地俗稱龍行崗。

東山子遺址:

東山子遺址位於人和鎮寧車灣村西約1。5公里處的一片蘋果林中,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碑載,該遺址為新石器和商代遺址,為高出周圍地表2米的土丘漫崗,1974年對其進行調查,在耕土層下發現磚砌漢墓,出土有銅質章、銅鏡、五銖錢、彩繪陶器。漢墓群下為灰土層,發現有方格紋、繩紋、籃紋陶片及夾砂紅陶片,對研究中原古代文化和聚落分佈極具價值。

夏邑

蔡樓遺址:

位於夏邑胡橋鄉蔡樓村東南高出地面5米呈正方形邊長100多米。俗稱“姜仁堌”,是夏邑十八堌之一。下層發現有商周時期的陶片、蚌殼、鬲足、陶網墜;中層為漢代墓葬區;上層為古寺廟基址的擾土層。

三里堌堆遺址

三里堌堆,原名渣頭堌。據《夏邑縣誌》(明嘉靖二十四年本)記載:“渣頭堌在縣西南五華里”,為夏邑十八堌之一。因地處三里莊村後,故群眾稱之為“三里堌堆”,堌南北長170米,東西寬約120米,高出地面約4米,原頂部遍生荊棘,現已全開荒成為耕地,整個堌堆上各個時代的磚瓦碎陶片比比皆是,土質為黑色粘土。

清涼山遺址:

清涼山遺址位於夏邑縣城西南的馬頭鎮魏莊村西北約500米處,現為南北寬40米,東西長55米的梯形堌堆,遺址頂端約2300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清涼山遺址原為一高出地表6米多的堌堆,明代在堌堆上建一規模較大的清涼寺,故俗稱此堌堆為“清涼山”。

吳家寺遺址:

吳家寺遺址位於商丘市夏邑縣城西13公里桑固鄉吳莊村東側。據史料記載,桑固地古稱“桑林社”,相傳這裡是商王成湯“禱雨處”。該遺址是豫東地區一處比較重要的古文化遺址,文化堆積相當豐厚,為研究豫東地區原始文化和商周文化淵源等問題提供了實物資料。

馬頭遺址:

馬頭遺址位於夏邑縣西南二十五公里馬頭集南街東側,整個遺址基本呈正方形,邊長約200米,面積大約4萬平方米。原最高處高出地面6米,明代曾在此建一規模較大的寺院,名“崇覺寺”。

永城

王油坊遺址:

王油坊遺址位於永城市酇城鎮王油村東北400米處,為一舊黃河淤泛之土丘,面積1萬平方米,文化層的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除個別地方有較薄的擾土層或漢代層外,大多在表土層下即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遺存。經中社院洛陽考古所在1977年兩次發掘,清出房基11座,灰坑25個,墓葬14座,出土了大批龍山晚期的陶石、骨蚌、角器。

洪福集遺址:

洪福集遺址位於臥龍鄉洪福集西北側,南北向臺地,長270米,寬240米,高出地平面約1。5米,儲存完好,文化層厚2。5米以上。上部為周、漢代地層,1。2米以下為河南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地層,含黑陶和線狀紋紅衣黑彩陶片。

造律臺遺址:

造律臺遺址位於酇城集南端,南北向高臺,長54米,寬34米,高7米許。文化層厚8—9米,上層是商代堆積,下層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遺存。1936年,河南省古物研究會考古人員曾在遺址南端上部進行過探溝發掘。該遺址為豫東地區古文化遺存的最早發現,1963年被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黑堌堆遺址:

黑堌堆遺址位於龍崗鄉王樓村西北約300米處,圓形灰土臺,高出地面約1。5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5米以上,河南龍山文化晚期遺存。1977年春發掘該遺址,清理出房基9座、灰坑1個、墓葬1座,出土器物的類別、形制、紋飾等與王油坊、造律臺同期文物相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橋遺址:

曹橋遺址位於新橋鄉曹橋村北平地中,屬河南龍山文化晚期。1936年,李景聘(河南省古物研究會人員)在此發現有灰陶片、三足器、帶孔殘石器等,並對該遺址進行發掘。

趙莊遺址:

趙莊遺址位於臥龍鄉潘樓村趙莊西10米。趙莊遺址的四周地勢平坦,遺址為南北向橢圓形土丘,長120米、寬90米、高0。8米,面積約10800平方米。該遺址文化層較厚,文化遺物非常豐富,地表暴露大量的灰色陶片,能夠分辨出器形的有鼎、鬲、碗、盆、豆、罐等,從遺址上採集的文化遺物來看,屬於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堆積。

書案店遺址:

書案店遺址位於裴橋鎮書案店西北約300米處,北鄰包河,南北向臺地,長180米,寬150米,中高1。8米,地表遺物豐富,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周代文化遺存。

胡道口遺址:

胡道口遺址位於新橋鄉胡道口西北約800米的澮河南岸河床上。原為臺地,因河道南移水擊,使文化層破壞較重。下層是龍山文化,上層是周代文化。

大劉莊遺址:

大劉莊遺址位於裴橋鎮大劉莊東500餘米處,北鄰包河,南北向臺地,地表遺物較少,屬河南龍山文化晚期遺存。

江堌堆遺址:

江堌堆遺址位於酇城鎮夏莊東南400米的澮河北岸上,南北向臺地,文化層厚2。5米以上,河南龍山文化晚期遺存。

蕭竹園遺址:

蕭竹園遺址位於酇城鎮蕭竹園村南300米的澮河北岸上,南北向臺地,商代遺存。

李大莊遺址:

李大莊遺址位於順和鎮李大莊東400米處。原為臺地,今韓溝縱穿其中,破壞嚴重,東岸遺存少許,西岸南北長240米、寬40米。堤上是從溝內翻上來的堆積土,遺物豐富。溝壁顯文化層,厚約1。5米。商代遺存。

王莊遺址:

王莊遺址位於苗橋鎮王莊,在苗太公路南側,遺址從地表到坑底深約4。5米,漢墓打破龍山文化層,其中龍山文化層可能不超出兩米,龍山文化層遺存單純、單薄,這顯示龍山文化部族在此停留居住的時間並不長。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王家二爺2018-12-31 23:57:47

我的家鄉是上海,是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的旅遊資源都是帶有摩登屬性,不過這並不代表上海沒有古蹟以及歷史。

許多人往往將上海的歷史從宋元時的那個小漁村算起,其實上海的歷史可以追述到秦漢甚至更早,乃至石器時代,諸如三國時期東吳四大家族的陸氏一族,便是吳郡吳縣華亭人,即是如今上海松江人。當然,上海真正的崛起還是近百年的事,自清末開埠,歷經民國遠東第一城市,直至如今國際大都會之一,上海還是留下諸多遺蹟以及歷史的。

簡單介紹些上海的古蹟吧。

首先說說市中心的城隍廟吧,城隍廟包括邊上的豫園都是明朝留下的,有著五六百年的年歲,應該算的上海歷史遺蹟吧。

說到遺蹟,其實古鎮也是很容易讓人想到的,上海的古鎮雖沒有江南六大古鎮那麼出名,不過諸如朱家角,七寶,南翔等等古鎮也都是經過歷史洗滌的,並且或多或少有些上了年歲的遺蹟,比如南翔鎮的雙塔,就是北宋產物,歷史近千年,不遠處的古漪園是明代的園林,也是有著五百年左右的歷史。

若要說到上海的遺蹟與歷史,松江區絕對繞不過去,畢竟被稱為上海之根的地方再沒有歷史以及遺蹟,那就真說不過去了,松江三寶中的方塔園以及醉白池,一個是建於北宋的秀美寶塔,有著近千年歷史,另一個是始建於宋代、歷經明清兩代翻新及重建的又一精緻江南園林,即使是如今的醉白池,也有著三百年左右的年歲。松江三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廣富林,因為這裡直接將上海的歲數拉到石器時代,在廣富林遺址上建立的廣富林公園不僅收藏著諸多石器時代遺蹟,還有展示廳詳細介紹著上海的前世今生。

如此下來,其實上海也是有著屬於她自己的遺蹟與歷史的,雖然不如北京、西安、南京等厚重,滄桑,不過也是經過歲月沉澱的吧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必優亭2018-12-31 21:14:07

上下五幹年,在中國每一寸土地。都有傳說的故事。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塗山大蝦2018-12-31 22:33:25

有個“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歷史,夏啟的母親就是塗山的,有啟母石,禹王像。還有卞和洞,相傳是和氏璧的發現地(有爭議),近代有淮海戰役遺址。東晉的桓溫的家鄉,還因此有個地名――龍亢。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天耀中華2018-12-31 15:16:19

我的家長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有華北第一大院石家大院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殤x情2019-01-01 00:26:08

有中山橋,八辦,還有很多很多。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大郭鍋2019-01-01 15:38:36

有,我老家孟州市穀旦鎮禹寺村就有龍山文化遺址,地圖可見,可惜那裡現在沒有任何可以識別的標識,只是地圖顯示遺址位置!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稚念11202019-01-01 01:55:07

我是山西臨汾的,有堯舜禹的堯,丁村遺址,洪洞大槐樹,別的暫時沒想到。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使用者72357145124062019-01-26 00:39:27

濟南市歷城區柳埠街道黃巢村是為紀念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而命名的。據(歷城縣志 記載:公元884年6月,黃巢帶領起義軍退出長安,沿泰山北麓偏僻的左山道進入柳埠,想依據這裡的高山密林養精蓄銳,重整旗鼓,準備東山再起。在(黃草谷~黃巢村原名。安營紮寨,訓練隊伍,東山再起。無奈唐兵時傅部緊追不捨,黃巢帶領義軍在交戰嶺展開激戰。最後,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起義軍全軍覆沒,黃巢在死人溝自剔身亡。時過境遷,黃巢起義軍的英雄業績依然被後人傳頌。後人把自己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用他們的事蹟和名字來命名。這就是黃巢村,菜玉村,車子玉村的來歷。1989年12月31日,黃巢村被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黃巢農民起義紀念地,並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你的家鄉有遺蹟和歷史嗎?育才苑文化藝術學校張老師2018-12-31 14:55:24

我的家鄉有北方唯一的一座媽祖廟,天津娘娘宮。